当保时捷宣布718 Boxster和Cayman在美国停接新单时,车迷们突然意识到:这不仅是燃油时代的落幕,更是电动化转型路上的一道深壑——原定2026年登场的电动版因电池供应商破产和技术瓶颈推迟至2027年,而燃油版最后的生产线将在2025年10月永久熄火。这场“油电交替”的拉锯战,正考验着百年跑车品牌的生存智慧。
保时捷的抉择并非偶然。欧盟2023年网络安全法规直接“绞杀”了欧洲市场的燃油版718,而美国市场虽多延续一年,却难掩电动化浪潮下的转型阵痛。更棘手的是,瑞典电池巨头Northvolt的破产,让保时捷电动版的关键电池供应瞬间断链——这种高密度电芯本是实现“轻量化+高性能”的核心,如今却成了悬在项目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据内部消息,电动718的电池组重量问题直接影响了中置跑车的灵动性,工程师们正试图通过新型电池包设计挽回驾驶质感。
市场端的数据更添寒意。2025年一季度,保时捷全球销量暴跌22%,中国区跌幅高达42%,曾经占30%市场份额的豪华车霸主,如今在电动化赛道上被小米SU7 Ultra、比亚迪仰望U9等国产新锐追击。年轻消费者不再为“声浪浪漫”买单,转而关注CarPlay、用车成本等实用指标。保时捷的智能化短板尤为明显——语音交互系统落后,智能座舱功能远逊于本土新势力,35岁以下用户群体中,68%更看重科技配置而非品牌溢价。
面对困局,保时捷不得不调整航向。原定“2030年80%电动化”的激进目标被大幅放缓,内燃机、混动、纯电三种动力将并行至2030年代中后期。911系列仍坚守燃油引擎,Cayenne和Panamera则延长内燃机生命周期,并新增本土化信息娱乐系统。电动Macan虽在欧洲市场占半壁江山,但全球渗透未达预期,迫使保时捷从“纯电优先”转向“多动力并行”。
这场转型背后的代价是惨痛的。2025年上半年,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67%,净利润同比下滑66.6%,销售回报率从15.7%骤降至5.5%。Cellforce电池项目的终止导致5亿欧元特殊损失,286名员工中仅80人留任研发岗。美国加征的关税更雪上加霜,北美洲市场虽占30%销量,却因关税新增4亿欧元成本,毛利被严重压缩。
但保时捷并未放弃。电动718计划2027年上市,基于与奥迪共研的PPE平台,提供后驱/四驱双版本,单电机版功率或达500马力,双电机版加速将逼近5秒。尽管电池组重量问题仍存,工程师正研发新型散热结构以平衡性能与重量。更关键的是,保时捷开始倾听中国声音——设立本土研发中心,开发专属智能座舱,计划2026年推出电动Cayenne,并针对中国路况优化悬挂系统。
这场油电交替的拉锯战,本质是传统工业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。当国产车依托宁德时代等本土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势时,保时捷不得不重新审视“高性能=高价格”的等式。正如分析师所言:“保时捷的黄金时代属于燃油车,而电动化的未来需要重新证明自己。”
当最后一台燃油版718驶下德国祖文豪森工厂的流水线时,车迷们或许会想起1996年初代Boxster上市时的盛景。如今,电动化浪潮正重塑跑车的定义——它不再是轰鸣的引擎,而是智能、性能与可持续的平衡。那么问题来了:你认为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,能重现燃油时代的辉煌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!
校对 任盈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